(2023 年 4 月 21 日 專欄)提及淨灘和實踐綠色生活,大便妹(Yeungs)是位響噹噹的人物。對於她的堅持,人們常常丟出大量疑問:力量從何而來?
(2023 年 4 月 7 日 專欄)幾年前與某環保團體話事人同行,對方喜孜孜說「天降橫財」,稱有知名企業主動開出大支票,條件是替企業回收飲料膠樽。他沒告知金額,但我心裏有數。
(2023 年 4 月 1 日 專欄)加拿大作家Malcolm Gladwell在其著作《Outliers》提出「1萬小時定律」,意指要讓某項技能達到登峰造極的程度,就必須要練習1萬小時;但若解決迫在眉睫的塑膠污染,1萬小時可以嗎?
(2023 年 3 月 11 日 專欄)近年掀起全球減塑潮,彷彿有望遏止塑膠污染,但《紐約時報》環保記者Somini Sengupta前陣子一篇題為「猜猜看?是更多塑膠垃圾」(Guess What?More Plastic Trash)的報道,潑出一大盆冷水。
(2023 年 3 月 10 日 專欄)在印度,每有高官或外賓到訪,城鎮通常會重新粉飾街道,填平地上坑洞等,讓自己變得體體面面。
(2023 年 2 月 10 日 專欄)俄烏戰爭引爆出一場大家可能沒料過的大戰,戰線不單覆蓋整個歐盟,還延伸至十萬八千里外的東南亞,波及馬來西亞、印尼及越南等國度⋯⋯
We use cookies to enhance your browsing experience, serve personalized ads or content, and analyze our traffic. By clicking "Accept All", you consent to our use cookies.